“中科院最美玫瑰”李佩走了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走完99岁人生,永留香。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于昨日凌晨在北京去世。

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遗孀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晚年时的李佩参观校史馆。

  李佩与郭永怀的结婚照

  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走完99岁人生,永留香。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于昨日凌晨在北京去世。李佩先生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她曾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她从未和我们追忆过以前坎坷的往事,向前看是她的性格”,中科院大学外语系原主任彭工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和李佩接触中的生活点滴。

99岁李佩先生昨日凌晨逝世

中科院大学昨天发布讣告,李佩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北京时间1月12日1时26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9 岁。李佩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7日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慈祥的老先生一路走好,永远铭记您”、“中国有一批真正的爱国科学家,他们默默无闻,又任劳任怨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值得全国人民景仰爱戴”、“敬爱的李佩先生还是走了,终于可以和您的丈夫还有女儿团聚。”在李佩去世消息发布后,市民纷纷悼念。

赴美学习结缘郭永怀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范仲淹所撰碑文里的一句话。如今,已很少有人能担当“先生”之名,但李佩是其中一个。

李佩出生在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1924至1930年先后在北京慕贞小学、培元小学、教会学校贝满女中读书,193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抗战期间北大南迁,她也辗转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1947年2月,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在那里,李佩遇见了一生的爱人郭永怀。

李佩曾回忆说,在西南联大时期,他们就彼此知道对方了,因为“理学院和女生宿舍是挨着的,出入那条风竹街都能看到”,但两人并不熟识。1940年,郭永怀出国留学,6年后,他加入康奈尔大学新成立的航空研究院担任教职。两人经常参加同学聚会,逐渐熟悉起来。1948年春天,他们在纽约附近的小镇绮色佳市政厅结婚,成就了一段佳话。

克制丧夫之痛令人心疼

1956年10月,在钱学森的邀请下,李佩与郭永怀携幼女郭芹,冲破层层阻力举家回到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在中科院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据郭永怀的助手回忆,“当天晚上,李先生完全醒着。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极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李佩89岁那年在一次座谈时曾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还得走下去,而且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让它来克服自己。”

彭工说,多年来,郭永怀的学生一直陪伴在李佩的身边,有的现在已经七八十岁了,除了平时对李老师的照顾,每年的除夕都会到李佩家过年。

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回国后,李佩担任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中关村西郊办公室副主任。当时中关村没有粮店、菜市场和派出所,没有医院、邮局和中小学校,也没像样的餐馆和茶室,因此,西郊办公室的工作就是负责做这些后勤建设。中关村居住区的树木是当年李佩组织栽种的,还创办了颇受“海归”喜欢的西式点心店等,她成为中关村科学城的重要开创者。

1961年2月,李佩先生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外语教研室英语教师。从此,李佩先生便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李佩创办了“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师资班,编写教学大纲,并担任导师。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她还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帮助国内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

“她对学生非常严格,因此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彭工说,有的学生毕业了很多年还在说,“李老师教我们那时候,我做梦都在说英语。”

女儿离世一周后她站上讲台

1997年,女儿郭芹患癌症去世。李佩当时已年近80岁,周围人担心她承受不住打击,但她却在一个星期之后提着录音机走上讲台。

走过99岁人生,李佩是否在追忆岁月时,感慨过命运坎坷。

彭工向北京晨报记者回忆说,在40多年的交往中,她从未听李佩提过一次丈夫和女儿。只有一次李佩收拾一些书籍送给大家时,彭工发现了一本关于郭永怀的书,就问李佩是否要留作纪念。“哦,是老郭的书,就放那吧。”李佩说。

“李老师从来没有和我们讲过她过去的事情,更没有感慨过往昔,因为她不是这样的人,也没有时间”,彭工说,李佩的性格是永远向前看,每次去到家里看望她,问的、说的都是学校里的事情,比如会问学生们每天上多少个课时,得到答案后就说课时太少了,要和院长说说。

向前看,为了明天而活着,每天有干不完的事。1987年李佩退休后虽然不再教授研究生英语,但一直从事非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工作,80多岁了还在坚持,一周要站4到6个小时。除教学外,她还担任着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全国理事会理事,亲手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

70多岁时,李佩编辑了英语系列教材,80多岁时又编辑了一套系列教材,90多岁组织中科院力学所里的科学家翻译了《钱学森》文集。

81岁那年,李佩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每场200多人的大会厅座无虚席。主讲人也都是李佩自己请来的各领域大腕,黄祖洽、厉以宁、沈天佑、饶毅等名家,都上过这个大讲坛。

关心人 关心事 从不炫耀

“关心人、关心事,”这是彭工眼中的李佩。外语系有位叫吴宁的退休老教师今年102岁了,没有子女,双目失明。李佩生前一直对她特别关照。家住中关村的她经常会带着东西,跑到玉泉路校区看望吴老师。

李佩在负责后勤工作时创办的中关村西式茶点店,今日依旧在中关村卖着好吃的点心。“我和同事去看望她,她特意嘱咐司机一定去那买两包给我们,还要司机自己也要留一包。”彭工说,“李老师去世了,心里空落落的,平时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去和她商量,”李佩对所有人都非常尊重。住院时,彭工第一次带着女儿看望李佩,她会盯着女儿看,轻声说“谢谢你。”

“认识的社会各界名人太多了,从来没有炫耀过,”彭工说,李佩从来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找这些人,但是大家需要的时候,她会去找人,比如创办中关村大讲坛。

最近两年,彭工明显感觉到李佩的身体不如从前了,走路都吃力。“这两年她开始收拾家里的东西送人,很多书籍都是让保姆捆好送给需要的人或者学校。”

彭工说,李佩是她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北京晨报记者 韩娜/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