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基础设施发展“成绩单”公布 什刹海地区也将加快推进立体停车设施
北京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已启动建设;本市50条核心区微循环道路中20条已建成;儿童医院、马官营公交、西城区什刹海地区将推进立体停车设施……北京市发改委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6年本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成绩单”。
新机场 新机场交通换乘中心启动建设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北京新机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目前航站楼核心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飞行区场道工程开工建设。新机场的交通配套工程也在推进,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已启动建设,“五纵两横”外围交通项目全面推进,其中,京开高速拓宽工程、新机场高速(南五环-新机场段)、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京霸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机场红线内预埋段已开工建设,新机场北线高速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京台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京津冀交通网 三年内建1100公里城际铁路网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已获批复,计划2020年前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网总里程约1100公里,其中本市境内约250公里,投资约856亿元。同时,京唐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新机场红线内段开工建设,加快促进形成“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
在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网方面,本市去年推动兴延高速、京秦高速、京开高速拓宽工程、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延崇高速、新机场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建设,在建里程达184公里。截至去年底,本市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已达1008公里。
城市交通 20条核心区微循环道路已建成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16号线北段开通试运营后,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19条,总里程达到574公里,位居世界同类大城市前列。2016年内本市新开工3号线一期、八通线二期、昌平线南延、平谷线等4条线路,在建线路达到20条357公里。目前,中心城范围内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过50%,已成为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
北京正在加快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按照“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以核心区为重点打造集中、连片的次支路网络,畅通城市微循环系统。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实现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微循环道路工程建设投资和征地拆迁资金“两个100%”支持,2016年累计下达资金25亿元。去年本市加快建设50条核心区微循环道路,其中20条已建成。
城市骨干路网方面,去年本市建成广渠路二期、马家堡西路南延,新增两条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通道;加快建设长安街西延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丽泽路、京良路东延,加快推进“三环半”道路系统有关项目前期工作。
停车难 驻车换乘停车位将新增600个
停车难依然是百姓驾车出行面临的大问题,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去年加大停车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在三甲医院、行政功能聚集区等区域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停车设施,给予30%的资金补助。去年支持建成五棵松地下停车库,新增车位3000个。同时,加快推进在中心城周边建设“P+R”停车场,鼓励换乘进城;重点推进建设了轨道交通5号线大屯站、16号线屯佃站、北安河站等一批“P+R”停车场,建成后将新增驻车换乘停车位600个。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利用首钢立体停车技术,本市正在加快推进一批智能立体停车设施,以发挥示范效应,未来,儿童医院、什刹海地区等都将实现“占天不占地”的立体停车。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立体停车拥有优势,再结合社会公共服务、地面公交、街道停车,未来将推进儿童医院立体停车设施、马官营公交立体停车楼、西城区什刹海地区立体停车设施等建设,以缓解百姓停车难。
污水处理 槐房再生水厂一年净化百个昆明湖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市第一个污水治理与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共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6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72万立方米/日;新建或改造污水管线1384公里,再生水管线476公里,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其中,去年10月通水运行的槐房再生水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再生水处理规模60万立方米/日,建成后在全年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可将2亿立方米的污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再生水,相当于100个昆明湖,堪称北京“地下水城”。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