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奔涌进京,到昨天整整两周年。2014年12月27日,历经1276公里跋涉的丹江口水库来水迢迢进京。北京市南水北调办昨天通报,两年来,北京累计收水19.4亿立方米,其中2015-2016年度接纳来水11.04亿立方米,是规划分配水量10.5亿立方米的105%。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100万。
按照“喝、存、补”的用水原则,19.4亿立方米的进京江水,有13.2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2.8亿立方米存入大中型水库,3.4亿立方米用于回补地下水和中心城区河湖环境。南水已成为城区供水的主力水源,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地下水下降趋势得到缓解。
1999-2011年期间,北京遭遇持续干旱,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0立方米左右。市南水北调办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加到约150立方米。
供水和水质
南城自来水硬度降了2/3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介绍,目前,本市接纳南水北调来水的水厂共七座,总规模超过300万立方米。南水入京量稳定在日均34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水厂取水225万立方米(夏季供水高峰期),占城区日供水量超过七成。
“南水硬度低,腐蚀性小,口感软、甜,没有苦涩感,自净能力强。”孙国升归纳了南水的优点。他举例,在以南水北调来水为单一水源的郭公庄水厂供水范围内,硬度下降的效果特别显著,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升,降为120至130毫克/升,足足降了2/3,这片区域的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
南水供水范围现已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昌平、通州部分地区居民也能喝上南水。
地下水
平原地下水埋深回升0.42米
南水进京前,本市长期靠超采地下水来保障用水需求,地下水占全市供水量的50%左右,近年来,平原区地下水位年均下降约1米。到2014年底,北京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6494平方公里,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代价。
孙国升介绍,南水进京两年来,本市地下水共压采约2.5亿立方米,促进了地下水的涵养和回升。2015年底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与2014年末基本持平,仅下降0.09米,2016年11月平原区地下水埋深比2015年同期回升0.42米。同时,北京还开展了向潮白河水源地的试验补水,回补范围达24平方公里,回补区域地下水位最小回升5.42米,最大回升13.98米,平均回升7.5米。
水环境
重点城市河湖水质接近Ⅲ类
“卢沟晓月”得以重现,“北海泛舟”、“银锭观山”令市民心醉……南水北调向昆明湖、晓月湖、园博湖、“六海”、北护城河等城市河湖补水,极大改善了水质,提升了景观效果。南水北调大宁调蓄水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等配套工程也实现蓄水,增加了约550公顷水面面积。
孙国升介绍,南水进京后,通过向中心城区河湖补充清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了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扩大了水系循环范围,城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城市河湖水质接近地表水Ⅲ类标准。
未来规划
打通东西南北供水通道
孙国升透露,未来北京将打造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全方位供水通道。其中,“南”为已经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南水自城南的惠南庄泵站进京;“东”为南水北调东线北延进京,水从江苏到天津再到北京,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西”为永定河生态廊道,将从山西万家寨引黄河水到官厅水库,总体规划已经审定,明年开始实施;“北”为在张承地区建设水源涵养区,为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涵养水源,目前已启动。此外,本市规划在六环路地下再建设一条输水环路,以形成“双环供水,相互调配”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格局。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