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
近日网剧《法医秦明》热播,剧中能读懂“尸语”的帅气法医屡破大案,让人们对法医这个神秘又陌生的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医的真实世界到底是怎样?昨日,北京晨报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一探究竟。法医专家陈庆称,真实的法医工作远没有剧中那样光鲜,有时甚至要在玉米地中解剖尸体,法医要为每一起案件负责到底,是一份“让沉默说话”的职业。
指导性 一个月牙形缺损锁定嫌犯
法医鉴定中心内,法医病理室主任陈庆正在认真地记录,他的警服外面套着白大褂,看上去,这位有15年工作经验的法医和普通医生没有什么区别。看到有人来访,他带着记者来到二楼的标本室。这里数个玻璃陈列柜中放置着各种人体器官标本,“从脑组织到心肝脾肺肾,每一个标本都代表一个真实案例,因为具有典型性才会被做成标本留存。”记者注意到,这里多数标本的说明牌上还标着“致伤物”,比如一个颅骨骨折的标本致伤物为“水泥块”,还有棍棒类造成的“头皮挫裂伤”标本。
在《法医秦明》中,从致命伤推断作案工具往往是关键的破案线索。“法医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判断致伤物,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方向作出指导。”陈庆拿起一根管叉,尖端插着一小块颅骨,这是他曾侦破的一起工地命案中的凶器。当年案发后,死者头上的钝器伤和躯干贯通伤引起陈庆的注意,联系死者太阳穴处一个月牙形的缺损,让他想到曾在电影中看过的管叉。陈庆根据伤口推导出作案工具的尺寸数据,提供给侦查员,果然在工地中找到了使用这种工具的几个人,并迅速锁定曾与死者有矛盾的嫌疑人。证据显示,凶手作案用的管叉和死者伤口形状完全吻合。因为致伤工具发现及时,从接警到破案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陈庆说,在关键的72小时黄金破案期,缩短侦查范围意义非常重要。
艰苦性 冬天野外解剖瞬间被冻透
走进一楼的解剖室,宽敞的房间内摆着三张解剖台,明亮却又冷冷的灯光聚焦在每张解剖台上。一位女法医头戴一次性手术帽,身着一次性手术服,戴着橡胶手套,脸上除了口罩还有遮挡至头顶的透明面罩,名副其实的“全副武装”(如图),她正在把器械放入消毒柜。
陈庆介绍说,解剖尸体并非都会在环境如此理想的解剖室内进行,有时案发紧急、案发地偏远,尸体不能及时运出,需要就近解剖。他曾经在山上、玉米地里、墓地里完成解剖,“夏天的玉米地,进去一分钟就全身湿透,冬天的野外环境瞬间能把人冻透,这份工作没有时间表。”无论多晚,只要发生命案,陈庆都要立刻赶赴现场。“刚参加工作时,一天解剖七八具尸体,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直到晚上去吃饭时,手开始挛缩,竟然连碗都拿不住。”
真实性 太空棉燃烧实验排除他杀
在工作中,他坚信,凶手会说谎,但尸体不会。陈庆偶尔也会与凶手正面交锋。在一起命案中,死者的妻子报警后,谎报了丈夫死亡时间。陈庆测量尸体温度后立刻发现了对方的谎言,转身悄悄告诉侦查员。最终证实,就是死者的妻子和她的情夫联手杀害了死者。
在另一起案件中,陈庆则证实了死者妻子的清白。一名瘫痪男子死在家中,初步推断为烟头引发火情。死者面部、躯干背侧和四肢背外侧皮肤烧伤、炭化,其疑点在于死者妻子下楼晒床垫的18分钟内,一个烟头真能引起如此大火?陈庆说,如果是极易被引燃的太空棉就有可能,而当天死者身下垫着的正是太空棉。他实验后发现,这种太空棉只需要5分钟就能烧得一点不剩。另一个怀疑他杀的疑点是,死者气管声门以下没有检验出一氧化碳,这很像是死者没有呼吸后再被放置在火场内。但经过对尸体详细解剖后,陈庆发现,死者是短时间内被高温作用于呼吸道,造成喉头闭锁导致窒息死亡,所以声门以上有大量碳尘,声门以下却是干干净净。通过对一项项怀疑的排除,所有疑点都被解释得很清楚。这真的只是一场意外,并非他杀。
北京晨报记者 张静雅/文
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