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读者见证“舌尖上的安全”

您吃的蔬菜要经过几道严格的“体检”才能到达您的餐桌?是谁在为让市民吃到放心菜层层把关?

 

                                                         

  司刚/摄

  司刚/摄

     

您吃的蔬菜要经过几道严格的“体检”才能到达您的餐桌?是谁在为让市民吃到放心菜层层把关?11月26日,由北京市农业局与北京晨报共同主办的“舌尖上的安全”读者体验系列活动启动,本报15组读者家庭齐聚朝阳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中心和蟹岛实地参观,深入了解朝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的建设。在蟹岛的大棚采摘区,来自朝阳区植保站的检测人员对读者采摘的蔬菜进行了现场检测,详细介绍检测程序,让“餐桌安全”更加透明。

严格监管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活动当天,上午9时30分,15组读者家庭来到朝阳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中心,种养中心副主任朱小疆为读者家庭详细介绍了朝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的监管、运作模式。他指着大屏幕上多格实时监控画面表示,在种养中心可以全天候实时监控到朝阳区疫控中心、朝阳区植保站两家区级检测单位及区内11个种养殖基地、加工配送企业、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检测室的检测工作。未来,监控体系将进一步扩大,争取覆盖包括外埠基地在内的朝阳总部企业更多种养殖基地;除检测室外,还计划对种植大棚进行监控。

“借助面对面的互动性体验活动,让市民零距离地接触、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的建设,让百姓吃的放心、用的安心是此次活动的意义之所在。”朱小疆表示,朝阳区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是下了大力度的,农产品安全作为政府部门的民生工程,我们一定会管理好食品安全的问题、担起责任。同时,也呼吁市民多点参与,共同监督,让“餐桌安全”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走进基地

见证“放心蔬菜”养成

从朝阳种养中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有了宏观的了解后,读者家庭来到蟹岛的基地采摘大棚,进行蔬菜检测的采样环节。掀开一座温室大棚的棉帘,湿热的空气裹挟着蔬菜的清香扑面而来,面对一垄垄绿油油的小萝卜、油麦菜、苦苣、黄瓜、苦瓜,小朋友们立时在田间地头撒起欢儿来。碧绿的叶子、毛茸茸的根茎、嫩黄色的小花,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在朝阳区植保站检测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手提菜篮,认真采摘蔬菜,很快便完成了采样任务。

工作人员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从田间地头开始,蟹岛农产品每天都需经过采摘、冲洗、产品分级分类、周密检测等多道程序才会到达消费者的菜篮子。

现场检测

为无公害标准层层把关

为了让读者面对面更直观地了解检测环节,朝阳区植保站的工作人员在“临时检测室”内对读者采摘的油麦菜、黄瓜、苦瓜等进行了农药残毒的快速检测。他们将切碎的样品放到提取液内,利用速测卡法在快速检测仪上为读者演示蔬菜质量安全的检测过程,并就基地标准化、内部质量安全控制等措施向市民读者做了详细介绍。

“没来参观之前,对食品的安全检测环节并不了解,现在看到这么严格的把关程序,我们买的放心,吃的也安心!”读者陈女士告诉记者。多位读者则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学习到很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见证了政府部门为百姓的食品安全做出的诸多努力。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百姓吃的更加安心、放心。

据介绍,“舌尖上的安全”读者体验系列活动由北京市农业局与北京晨报共同主办,第二站将前往房山区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继续与市民相约,深入探访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北京晨报记者 杨可 赵春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