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警犬 个个都是“哮天”

跟着《湄公河行动》一起走进刑警大队警犬支队   两只扑咬犬紧紧咬住助训员的胳膊。   仅仅5秒,警犬就找到了带有记者气味的订书

跟着《湄公河行动》一起走进刑警大队警犬支队

  两只扑咬犬紧紧咬住助训员的胳膊。

  仅仅5秒,警犬就找到了带有记者气味的订书针。

  警犬在进行排爆训练。

最近,电影《湄公河行动》大热,电影中,哮天的忠诚勇敢更是打动了观众,成为了电影的“泪点担当”。其实哮天是一只马犬,全称马里努阿犬或马林诺斯犬,原产于比利时。而在北京市刑警大队警犬支队中,像哮天一样的警犬数不胜数,它们个个儿都身怀绝技。

人犬交流 只需一个眼神

电影中,警犬哮天在特警使用“响片”发出命令时,令出必行,对敌人扑咬以及追踪,观众看到此处都会不自觉地感叹“真听话”。

而这样的绝对服从性,在警犬支队中是一种常态。“电影中,特警使用响片来给警犬下达命令,但在实战中,很多时候和警犬交流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可以了。”北京市刑侦总队警犬支队副支队长王雷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称,他们会使用“口令、名字、口哨、手势等动作训练警犬”。记者发现,他所训练的警犬始终盯着他,跟着他的动作一步一动。“警犬从小训练,首先训练的就是服从性,不论它在作战时多凶猛,多聪明,它必须能够完全服从训导员的命令,这也是警犬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一项基本保证。”演示中,警犬跟随着训导员的口令进行动作,它的眼神和身体一直追随训导员,犬的身体则和训导员的腿齐平。

气味跟踪 五秒找出订书针

在电影中,警犬哮天一次次通过嫌疑人的血迹、气味在城市中、大山里搜索追踪,警犬通过气味在大山中找到毒贩藏身地的情节,更是让观众觉得神奇。

王雷告诉记者,其实哮天在电影中演示的战术动作,对犬队现在的训练来说只是“小场面”。王雷透露说,相比嫌疑人的气味,人的血迹味道要大得多,更容易找到。“我们的犬都是通过多环境、多场景模拟训练。只要带有极其微量的嫌疑人的气味,它都能迅速找到。”王雷让记者握住两只订书针10秒,然后将其中一个藏在橡胶跑道的缝隙中,另一个给警犬嗅一嗅。在训导员发出指令后,警犬只用了5秒钟,就找到了藏在跑道内带有记者气味的订书针。

王雷介绍说,这个项目训练的是“物证搜索”,可以运用到毒品搜索、爆炸物搜索等多种途径。“这都是点对点的搜索,需要警犬很强的专注性。”王雷称,很多时候,警犬进行野外训练,就会找安静一点、废弃的道路来进行。等警犬的搜索能力比较成熟后,训导员会带着警犬到类似于集市的地方进行训练,搜索气味。“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我们会为警犬下一步训练做好防护和准备工作,再训练。在集市这种气味复杂和声音嘈杂的环境中,更锻炼警犬的注意力,寻找气味也更加困难。”此外,警犬更是掌握城市硬地面追踪的本事。“通过嫌疑人的气味进行足迹追踪,多用于抓捕工作。”王雷表示,这项工作相比“点对点”的搜索又高出一个难度。“需要把点连起来,变成一条线。这就要求犬在搜索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并且能记住搜索气味的特点。”

扑咬攻击 必须一击即中

电影中,警犬哮天对嫌疑人的扑咬攻击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通过特警的手势和口令,即使面对最凶恶的敌人,哮天也毫不犹豫地上前出击。影片中更有哮天从车窗内跳入汽车,咬住敌人的镜头,以此牵制敌人,给特警队员创造时间。

演示中,记者看到,一身穿防护服的助训员在一秒内被一只比利时犬扑倒在地,无力起身。另一只扑咬犬也很快赶到,咬住助训员的胳膊,使他丧失反抗能力。“练习扑咬的警犬大多保持高度兴奋,在训练中必须一击即中。单犬攻击时,我们会让它从有力方位对目标攻击,在多犬训练时则会有序地放犬,达到配合目的。”王雷说,在实战中,不会给犬下达牵制敌人的命令,而是要求扑咬犬一击即中。“如果不能迅速地将敌人制服,那么犬的安全就无法保证。在歹徒持有武器时,我们也不会让单犬进行扑咬攻击,这样很容易就‘折了’。”

王雷介绍说,在训练的时候,警犬会被放进一个模拟环境中,在搜索到可疑气味后发出警示,并进行近身的扑咬。扑咬成功后,训导员会对警犬进行奖励,并再次进行刺激。“这是一个强化的过程,达到让警犬记住训练的目的。久而久之,在实战的时候,警犬才不会看到生人就有畏惧心理,不敢上前扑咬。”他说,“当然,这项技能是以警犬的绝对服从为前提。训练中,我们不但要训练犬的准确扑咬,也要训练‘唤回’。在训导员发现警犬的扑咬对象有误时,就需要下达撤回命令。这时候,不论是多么兴奋多么凶猛的扑咬犬,也必须‘刹车’,回到训导员身边。”

北京晨报记者 张静雅/文

  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