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企业津冀“遍地开花”

今年前7月开“分店”700家 去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2565项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中关村企业已在津冀“遍地开花”、落地生根,京津冀协

今年前7月开“分店”700家 去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2565项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中关村企业已在津冀“遍地开花”、落地生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成效初显。数据显示,仅今年1至7月,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就接近700家。在第二届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主题展上,专门开辟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板块”,展示了三地创新链、产业链和园区链的建设成效。

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获悉,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从园区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及承德大数据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基地、北京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落地生根。

仅今年1至7月,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就接近700家。去年的数字是:中关村在津冀两地设立的分支机构达724家,其中河北、天津的分支机构分别为408、316家,分别是2010年的3倍和2.7倍,这些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306家),占津冀分支机构总数的42.1%。

市社科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分析说,一方面,中关村企业加快在津冀两地的技术输出和布局。去年中关村流向津冀技术合同2565项,较上年增加65项,成交额快速攀升,达到89.4亿元,同比增长60.5%。神州数码、碧水源、桑德环境等企业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津冀两地应用推广,助推津冀两地的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京津冀三地“4+N”产业格局正在积极打造,即4个重点对接区域(曹妃甸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若干个合作共享平台(开发区、高新区),探索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模式和合作机制。

  此外,中关村“双创”平台纷纷落户津冀两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