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个“地底世界”——北环环隧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停车、垃圾处理、监控指挥……三层环廊系统功能齐备。这是全市首个涵盖城市道路交通与市政职能于一体的地下三层环廊,由北京新奥集团规划、设计、建设。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北环环隧于2013年底主体完工,正在试运行阶段,预计将在明年投入使用。
管廊三层分明
“今年‘7·20’暴雨,北环环隧里一点儿水都没有。”北京新奥通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许健雄说,这个小例子说明了这个三层环廊系统的“先进”。近日,记者探访了尚未正式启用的北环环隧,在巨大的地下空间里,行车道层、设备夹层、综合管廊层三层分明,既有机动车通行的交通廊道,又有智能停车体系,还有水、电、气、垃圾等管线集于一体的地下综合管廊,俨然一个秩序分明、运转高效的“地下王国”。
停车智能快速
许健雄介绍说,北环环隧实现了地下交通、建筑空间、综合管廊系统的有机结合,通行车辆将被引入地下,实现人车分流,缓解该区域的地面拥堵,地面上的市民将可享受更惬意无车的绿色出行环境。而开车的市民也不用担忧停车难了,有了这么大的地下空间,加上北京新奥集团打造的智能停车系统采取前进出入库方法,市民只需把车停到门口,立即由智能科技将车“边停边旋转”到停车位,平均停车时间只用57秒,大大缩短了停车时间。
垃圾真空回收
地下综合管廊很奇妙,将水、电、气、垃圾等管线都藏在地底。过去是什么样的?每个单位各自为政,每遇到需要维修护理,就要对路面“开膛破肚”,形成一道道“马路拉链”。有了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就不用反复开挖路面、导致管线事故频发了。在北环环隧,记者了解到,这里已建成国内首条区域真空垃圾回收舱,能以每小时70至80公里的速度吸入垃圾输送至管网,完全自动化操作保证了垃圾从收集、运输到处理的完全封闭,杜绝二次污染,让通州新城的商务中心区“告别”垃圾箱。
享受青叶伏波
在北环环隧的地面上,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以“柳叶”为设计母题,展现水乡“柳叶随波”、“龙舟撑出柳荫来”的意境,通州市民未来可在无车的环境里享受“青叶伏波”美景。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则寓意为“千荷泻露”。这两座景观桥梁已基本完工,计划今年底全部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标性建筑物。
记者了解到,本市目前共有五条建成和在建市政综合管廊,其中奥体文化商务园区地下综合管廊、商务中心区北环环隧地下综合管廊等三条管廊,均由北京新奥集团负责设计、投资、建设和管理。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
■相关新闻
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被动房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萍)通过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更好的门、窗、屋顶,以及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让房屋告别暖气、空调,实现冬暖夏凉。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与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被动房项目合作交流会”举行。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将规划建设这种“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也被称为被动房。
被动式建筑作为当今世界具有领先技术优势的建筑,具有“超低耗能、高舒适度、微排放”的特点。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现规划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项目建成后,建筑节能率在现行公建节能65%的基础上再节能60%。据介绍,日前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本市将开展不少于3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示范。
据悉,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拟与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就行政办公区内被动房项目开展技术合作,委托被动房研究所为被动房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审核、认证服务。通过项目合作,中方将学习世界建筑节能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培养被动房设计、施工一体化专业队伍,并结合项目,开展标准体系研究,为北京市出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标准、施工规程、验收规范等提供技术支持。
■名词解释
何为被动房?
被动房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
据悉,2020年欧盟27个国家将全部采用被动房标准建设,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被动房也日益增多。目前被动房在各个气候区都有发展,从寒带地区的加拿大,到热带地区的墨西哥,都可以见到被动房。在布鲁塞尔、纽约等大城市,也不断有新的被动房进入规划或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