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1日——那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我军创办最早的小学荣臻小学迎来了第一个开学典礼。建校初期,荣臻小学坐落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北边不远的沟槽村,日后也是从这里,走出了如今的北京市八一学校。
抗日战争结束后,晋察冀部队由地方向野战化转变后,军区决定随军的家属子女都留在后方,王宗槐老将军清楚地记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聂荣臻司令员兼政委专门把他招到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的军区司令部。
向来以宽厚和蔼著称的聂总此时神色却极其严肃:“宗槐同志呢,有件事我看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为了既能保证部队轻装前进,行动迅速,又能保证家属、子女的安全,军区党委决定:把留在后方的家属、儿童组织起来,成立一所子弟学校,以利于干部集中精力在前方打仗,也利于培养和教育第二代。凡办每件事情、我向来的看法是,不办就别办,要办就办好。”
紧接着,罗瑞卿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又亲自召集会议,研究创办子弟学校的问题。热烈的讨论之后,罗瑞卿干脆利落地小结了:“看来,大家都赞成以聂总的名字命名学校,那就叫‘荣臻小学’吧。宗槐,你是老青年工作者了,我看就由你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负责筹建,有关部门商量一下,成立一个‘荣臻小学’董事会。”
就这样,一个完全新型的小学在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诞生了。1947年3月1日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开学典礼。时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的王宗槐老将军担任董事长,司令部管理处处长余光文和政治部总务处处长佟铮担任副董事长,据后来了解,这是我军在战争年代创办最早的一所学校。
荣臻小学的校址确定在城南庄镇北边不远的沟槽村,那是一个极其偏僻、贫穷的小山沟。校内设小学部和幼稚园,第一批教职员工有24名,小学生有32名,幼儿生有18名,全部实行寄宿制。范景明同志(王宗槐将军的夫人)在“创业”时就担任了学校卫生所的所长兼军医。
范景明回忆:那时,华北地区的大部分“点”“线”都被敌人占据着,边区军民的生活十分困难,办学条件自然更是艰苦。学生都分散住在老乡家里,教学设备一无所有。
然而,聂荣臻司令员等军区首长对学校非常关心,他们经常到学校看望。聂总特别关心孩子们的健康,他指示学校一定要搞好生活。他说:“使学生健康少吃药就是节约。要算这个账,培养出一个马列主义者来要值多少钱。”在军区首长和野战军首长的关怀下,孩子们享受着当时最好的待遇:每天两顿小米饭,每月一餐细粮。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呕心沥血,千方百计地自己动手解决困难。他们借老乡的木板当桌子,石头当椅子,用锅烟子刷黑土墙当黑板,用白土当粉笔教孩子们认字、学知识。
——八一学校1961届初中毕业生陈永康
寻找照片背后的
八一往事
2017年3月1日,北京市八一学校将迎来70年华诞。在此之前,学校将挑选出70张不同年代的照片呈现给读者,希望与大家分享70载建校历程的闪光篇章,也希望看到照片的校友能联系学校,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讲述那段青葱校园里的人与情。
【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39695
邮箱:xyu@bayim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