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北京医院名誉院长、著名外科专家吴蔚然教授
北京医院 贺鹏/摄
昨日清晨不到6点,北京医院告别厅外已经陆续来了不少人,他们自觉有序地在门前道路两侧排起了长队。千余人中,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也有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大夫,他们是来送别北京医院名誉院长、著名外科专家吴蔚然的。吴蔚然教授因病于2016年8月8日0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现场
耄耋老人送别老友
在昨日前来送行的人群中,不乏八九十岁的长者。他们在儿女及家人的搀扶下一早就赶到医院。有些老人甚至坐在轮椅上,被推至告别大厅门口时,已忍不住潸然泪下,别过脸去,摘下眼镜,从兜里掏出手绢默默拭泪。他们中有吴老的旧识、同事,也有吴老的病人、学生。
年逾90岁的陈美传女士早上6点多就由家人陪伴前来送行。陈美传曾经是北京医院的一名儿科专家,后来调到友谊医院工作,她已故的先生王福权则是吴老的老同事。陈美传告诉记者,1979年,先生第一次做胃癌手术时就是吴老主刀。多年后,王福权病重再次入院,吴老听说后,特意请夫人做了饺子并亲自给病重的老同事送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全家都忘不了吴院长的好。”她感慨地说。
在送行的人群中,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他是吴蔚然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的同窗好友赵景心。老人今年已经99岁高龄,虽然行动不便,但他还是坚持要来送老友最后一程。他告诉记者,与吴老的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去年他患病时,可是没想到那竟是最后一面。
感怀
弥留之际曾留遗愿
北京医院普通外科的大夫吴国举给记者讲起了多年前他与吴老的一段往事。“十几年前,我曾经拿着一篇13页纸的论文向吴教授请教。他二话没说就接过论文,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仔细阅读修改。”那时候吴老已经近八十岁高龄了,有几次在院内见到吴国举,他总是面带歉意地主动说:“小吴,别着急,论文我看着呢,改好了我就给你。”吴国举感动的同时深感不安,因为他知道像吴蔚然这样的知名专家得有多忙。过了些日子,等吴国举拿到论文时,更是出乎意料,没想到论文大到中心内容,小到标点符号,都留下了吴教授改动的笔迹,平均每页纸上都有20多处吴教授的手迹。
当吴国举拿着论文到打印室去打印时,旁边的几位大夫立刻断定,这一定是请吴蔚然教授看过的,一看就知道是他的笔迹和风格。像这样的论文,吴蔚然已经不知道为医院的多少大夫改过,提过意见。这一切,都是他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的。
“我们都算是他的学生,跟着吴老学到的不仅仅是医学,更是做人。”吴国举说。
吴蔚然在医院职工的眼里,在患者的心中,是一个真正的好人、难得的大好人。
在病重期间,吴老依然想着为国家节省医疗资源,叮嘱后事一切从简。在弥留之际,吴老恳求医院放弃治疗,并留下遗愿:“不必再采用插管、透析、起搏器等创伤性治疗以拖延无意义的生命。需否行遗体解剖,请医师做主决定,我及女儿们都尊重同意医师的决定。”
■追忆
他曾为毛主席手术
守护周总理最后时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吴蔚然同志曾为毛主席进行过一次圆满成功的手术治疗。在周总理病重期间,曾守护周恩来总理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吴蔚然也曾为邓小平做医疗保健工作二十多年。1984年10月1日与邓小平同乘一辆检阅车出席盛大国庆阅兵式。
有一次,毛主席身上长了一个脓肿,吴蔚然见到毛主席后,指着脓肿部位说:“主席,这个问题已经表面化了,该解决了。”主席听后笑着说:“你这个人很会讲话嘛,让人一听就懂。好,听你的,就解决吧。”李先念同志曾经夸奖吴蔚然讲话的艺术性:“找吴蔚然看病,还学到不少东西呢。”
为了做好医疗保健工作,他每天早7点离家,晚7点回家。80多岁时还出来为群众义诊,去年,他以95岁高龄的年纪,还忙碌在岗位上。
北京晨报记者 徐晶晶